医用液氧罐的适用范围与规范安装技术要求
医用液氧罐作为现代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气源之一,因其储氧量大、供气稳定、维护便捷等优势,广泛应用于各级综合医院、专科医院及大型医养结合机构。特别是对于床位数较多、用氧需求量大、对供气连续性要求高的医疗机构,如三甲医院、区域医疗中心、大型康复中心等,液氧系统已成为保障临床用氧安全的核心设施。其规范安装与科学管理,直接关系到全院的医疗安全与运行效率。
医用液氧罐通常由杜瓦瓶(小型)或固定式真空绝热储罐(大型)组成,通过汽化器将液态氧转化为气态氧,再经减压稳压后输送至各用气终端。其安装必须严格遵循国家《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》(GB50751-2012)、《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》(GB50030-2013)以及《氧气站设计规范》等相关标准。
选址与安全间距是安装的前提。液氧罐应设置在医院通风良好、远离火源、热源和人员密集区域的独立站区,通常位于室外空旷地带或专用氧气站房内。根据规范,液氧罐与建筑物、道路、架空电力线等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。例如,与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,与重要公共建筑的距离应不小于50米,并设有明显的“严禁烟火”警示标志。
基础与固定要求严格。储罐必须安装在坚固的混凝土基础上,基础尺寸和承载力需满足设备重量和运行荷载要求。罐体应通过地脚螺栓牢固固定,防止位移或倾倒。站区地面应平整、防滑,并设置防液体流淌的围堰或集液坑,防止泄漏物扩散。
管道与附属设施配置规范。从液氧罐引出的氧气管道应采用不锈钢材质,焊接连接,确保气密性。汽化器、减压阀、安全阀、压力表、低温截止阀等附属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,并设置超压排放装置,将泄放气体引至安全区域高空排放。系统必须可靠接地,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,防止静电积聚引发危险。
液氧站应配备氧气泄漏监测报警系统,实时监测站区氧气浓度,一旦超标立即报警。站房应有良好通风,避免氧气积聚形成富氧环境,增加火灾风险。
医用液氧罐的使用是大型医院高效供氧的重要保障,其安装必须坚持“安全第一、规范施工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从选址、基础、设备到监控全面达标,确保为医院提供持续、稳定、安全的医用氧气供应。